
欢迎您的参与
您已提交成功!
目录
• 主题1:对2022财年联合财务报表的理解
• 主题2:和供应商的关系
• 主题3:生产量预测设为1010万辆的缘由
• 主题4:BEV竞争力的强化与中国市场的方针
• 主题5:经营的大前提是让客户露出微笑
5月10日,丰田公布了2022财年的联合财务报表,报表显示增收减益。不过,有迹象表明,目前芯片不足的问题正有所缓解,因此在对2023财年的预测中,出现了一系列增收增益的数据,比如达到3万亿日元的营业利润。
各位读者可点击速报了解丰田时报对联合财务报表内容的快速解读。根据本次联合财务报表,佐藤恒治社长表示:“为了实现向移动出行产业转型的变革,我们将进一步增加目前规模为3万亿日元的研发经费和设备投资费用,同时提高对未来投资的比例,实现可持续增长。”。
此外,在联合财务报表的开头,佐藤社长表示,就4月公开的大发工业测试造假问题,丰田章男会长也已在泰国举行了记者招待会。
本期时报将分5个主题介绍经营层与记者之间的问答内容,其中包括2023财年生产量预测达1010万辆、在电动化时代下不断扩大的中国市场以及如何应对供应商等问题。
——作为社长,您如何总结这次的联合财务报表?
佐藤社长
最终我们实现了27,000亿日元的营业利润。我认为,和前一期的数据相比,这期的数据显示出丰田的实力更上了一层楼。
在看到营业利润产生变动的时候,正如大家注意到的那样,在汇率、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下,我们努力坚持改善,确保了最终的收益。
简单概括说就是,我认为在这一年中,完成造车并将其交付客户是非常困难的。
不过,联合财务报表的内容中也蕴含着最终促成加强企业体制的要素:正因为这一路上我们面对诸多困难,所以才拥有了独特的创新能力,发挥出了超常的努力。
特别是供应商付出的努力,他们灵活应对了变动较大的生产计划。此外,我司中参与生产的成员们也是兢兢业业。更有经销商配合客户们的要求,努力为他们带去微笑。我相信,正是因为有了这方方面面努力,加上大家的团结一心,才能得到现在这个联合财务报表显示的好结果。
另一方面,我认为市场有长期处于通货紧缩状态的倾向。通过这10年、20年的跨度来看,丰田以汽车为中心,“以商品为中心的经营”方式有效提高了产品力,这不仅是对日本国内,甚至对美国市场亦如此。
我们希望最终不让汽车廉价商品化,而是通过提高它的附加价值获得正向评价,并将其打造成为商业优势。为实现这一目标,我们多年来一直在努力,最终打造出了即使在严峻的经济环境中、在面临供应困难的情况下,仍能获得收益的公司体制。
我认为,通过这次的联合财务报表可以看出,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,公司的体制都得到了加强。
——我想,销售额上涨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汽车本身的销售方面。在交货期延长化的情况下,丰田是如何把汽车顺利销售出去的呢?
长田准CCO(Chief Communication Officer)
在交货期延长化的情况下,不同地区的经销商采用的沟通方式都不同,他们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。
日本的经销商基本上交货期都很长,所以首先要将已经明确的关于交货期的信息告知客户。对于暂时不清楚的部分,也要告知客户具体何时能够提供。
考虑到“客户最大的压力来源就是不清楚交货期进行到了哪个阶段”,因此我们要经常为客户提供相关信息。另外,经销商的认真作答也打下了沟通环节中最好的基础。
在日本,有时也会因为芯片种类不同的问题导致交货期延迟。不过现在相关情况在逐渐改善,所以我想之后有关交货期的沟通也会比之前有所改善。
关于交货期延长化的问题,担任Chief Financial Officer的宫崎洋一副社长表示:“到4月末为止,日本国内未交货订单量超过80万辆”。其中“10%左右”没有在客户期望的交货期内交付。
——丰田能直接支援一级供应商,那么大概会在什么程度上去支援后面的二级、三级供应商?你们是如何把握现状的?
山本正裕 财务本部长
关于原材料,我们和供应商会进行周密的商谈。当然,我们直接接触的是一级供应商。
我想排在后面的二级供应商和三级供应商肯定会有各种意见,因此在这方面我们接下来还需要不少沟通。不过不论如何,我希望能继续保持良好供应链的运转。
另外还有一点,我认为整体的原材料价格上涨趋势逐渐稳定下来了,有些的价格还稍微有所下降。
特别是在去年一年中,日本的电费不断上涨,但供应商提出的价格并未上涨。我们要就这一点继续和供应商好好沟通,并给予密切关注。
当然,我们正努力让诸如此类事宜的讨论不局限于我司和供应商之间,还要让全体JAMA、全体产业都参与进来。
——您如何看待日本国内的生产?此外,随着电动化比例的提升,生产的零件肯定也会发生变化,关于这一点,贵司将如何与合作公司进行沟通?
佐藤社长
我认为对于丰田汽车来说,日本国内的生产是守护日本制造业的原点。
因此在说生产问题前,首先要把上述定位作为我们不可动摇的中心,并努力思考如何守护好日本的制造业。
当然,电动化的进程势必会改变构成汽车的零件。
另一方面,供应链并不是一项单纯的商业业务,而是我们和供应商在尊重彼此优势的基础上,作为合作伙伴,共同致力于制造汽车。
不同的供应商有各自的强项。从每个技术要素来看,即使构成要素发生了变化,仍然有很多供应商在特定领域拥有强大的技术。
在这种情况下,我认为重要的是我们尽早明确“想要制造的汽车是什么样的”,并与对方共同思考,逐步实现能够发挥各自优势技术的业务转变。
——丰田将2023财年生产量预测定为1010万辆,要如何完成呢?
宫崎 副社长
将客户反馈,以及丰田接下来计划投入市场的商品作为依据,反复研讨后,我们认为2023财年的生产量应以1010万辆左右为基准。
一年前的这个时候,我们完全不知道哪些芯片,会在什么时候短缺。甚至可能在生产开始的当月,零件会突然用尽,继而无法完成原定的生产计划。这种状况,去年的这个时间一直持续发生。
在过去的一年里,我们首先明确有产量不足的芯片,然后更改设计,以便我们可以实现这些芯片的代替生产。同时,销售方也积极推销无芯片不足风险的车型。
结果,尽管还未让基本盘产品均不受芯片不足风险的影响,但我们应对芯片不足,管理运用芯片的能力已大大改善,并最终,丰田有自信在新的财年将1010万辆这一数字定为一个新基准。
丰田追求的是让客户展露微笑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做到与一线的客户紧密相连,缔造牢固的羁绊。以地域为中心的经营,以及其根基的以商品为中心的经营,最终指向的,便是1010万辆这一数字。
——包括智能电混双擎在内,丰田拥有多款高收益的车型,这是丰田的一大武器。那么,是不是可以认为丰田目前的方针,是希望凭借包含了BEV(纯电动车)在内的车型,在全地区获得一定的收益呢?
佐藤社长
正如您所说,智能电混双擎技术是丰田的强项。我们会发挥这一优势,努力让汽车避免廉价商品化。
在接下来的阶段,发展中国家被认为是高度增长的领域。在发展中国家,我们必须在确保自身技术有利于CO₂减排的基础上,紧贴各地区实际情况,切实保证收入基础并坚持“制造更好的汽车”,做到两手抓。
另一方面,我们倡导的“多路径”概念,并不限于某一特定的领域,且应对应各地区的需求,致力于提供该地区最优解决方案。
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,是制造具有丰田风格的,独一无二的汽车,而这不仅仅限于智能电混双擎,BEV也同样。
目前,我们仍在努力摸索,如何制造出唯有汽车制造商才能实现的BEV。
所谓BEV,并不是单纯地将动力系统改为电动的移动出行,必须将这一点牢牢地置于BEV概念的中心。我们将成立的新组织,其前提亦是将坚持这一点,全力以赴。
——丰田如何看待当今世界最大的中国市场,又将如何维持在中国市场所占份额、甚至实现进一步的扩大呢?
宫崎 副社长
由于芯片供应不足,再加上受疫情持续影响,回顾去年整个财年,多次出现了市场骤冷的情况。因此,也造成日本制造运往中国的雷克萨斯的台数减少,这也是前期报表所呈现数字的背景。
然而,丰田在中国有现地事业。将这一部分包含在内,整体去看丰田在中国的事业的话,虽然去年总的销售数量仍不算理想,但与上一年相比,丰田在中国所占的市场份额却实现了稳步增长。
此外,在中国,智能电混双擎车型、智能插电双擎车型均受到客户们的喜爱,我们对此不胜感激。
丰田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在去年已增长到了9%左右。
尽管今年市场仍将继续面临严峻的竞争环境,但丰田将尽最大努力扩大业务,同时致力于制造受中国客户喜爱的汽车、寻找让客户满意的销售方法以及与客户的相处之道。
——中嶋副社长前些日子前往中国参加了上海车展,请问您对中国的电动化转型有什么认识呢?
中嶋裕树 副社长
参观上海车展时,说实话,实在是有太多地方让我感到惊讶了。
最让我惊讶且印象深刻的一点是,BEV等的电动化的市场竞争自然不必多说,在中国已成为理所应当的常态。除此之外,当下更多的是在此之上追加各种差别化因素,各车型的智能化竞争尤为激烈。
那么,丰田要如何做到及时提供能被中国客户认为是先进的产品?
例如,在信息娱乐方面和数字座舱的研发等,日方做出应对需要时间,因此丰田决定“通过将研发一线设置在中国国内以加速现地化”“借用现地供应商的力量推进事业”。
10日公布财务报表时,丰田宣布将新建立一个“BEV factory”,以加快“只有汽车制造商才能制造出的下一代BEV”的研发和事业开展,汽车研发中心的中心长加藤武郎将担任总裁一职。
在提问环节,中嶋副社长介绍加藤总裁时谈到“他过去曾在中国参与BEV研发”,并表示“希望能改变下一代BEV的未来”。
——今后,芯片供应充足,当市场供大于求的时候,丰田将会采取怎样的战略呢?
佐藤社长
由于我们是一家重视量产的公司,我们经营的大前提应是以更实惠的价格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商品、并努力让更多的客户露出微笑。
所以在面临供应不足时,与其选择在短期的严峻形势中进行成本转嫁的解决方式,我们更倾向于重视客户的信赖,首先从自身寻找能够通过努力实现改善的长期战略规划。
丰田的基本盘产品,亦或是丰田会长任职社长的14年,丰田通过不断努力所拥有的如COROLLA、皇冠等众多长期畅销、深受客户青睐的产品,客户们对这些产品包括定价在内的期待值颇高,若盲目根据经济环境来调整产品价格,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可能会影响到客户们对品牌的信赖度。
因此,我们在根据经济环境调整收益力时,选择了产品“群”战略。譬如皇冠这一车型,我们不会将皇冠作为一个孤立的、单一的车型来处理,而是更加高效地增加其附加价值,提高其产品力,进而提升皇冠本身的竞争力。
我们将一边提升汽车本身的基础性能,同时努力提高汽车的魅力。这既是以商品为中心的经营,从长远来看,也有助于建立丰田与客户之间的信赖关系。
但是,在提高附加价值时,也必须考虑相应的价格,两者之间的平衡问题亦是我们应重视的问题。
在此,我希望向各位传达的是,我们选择的道路,大前提是放在重视丰田的企业的经营,而反复探讨出的结果。